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譬如,当你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佳时,暗示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也许真的有一定效果;有人暗示自己属于很有修养的人,也许按照一定的标准长此以往的心理暗示,真的成为很有修养的人。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意识能够改变人生的态度和命运
B. 应当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因地制宜”是植物栽培的基本要求,如果不看水土、气候等,盲目种植,那么就必然导致失败。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坚持从实际出发,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③要发挥好规律的积极作用,克服坏规律的消极影响
④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表明
①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有的事物人们能够认识,有的事物人们不能认识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 意识的作用再大也不能代替物质
B.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C. 与物质相比,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意识的能动作用
C. 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 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说:“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下列理解最符合该观点的是:
A. 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B.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C. 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唯意志主义
D. 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