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铁于2017年12月6日开通,西安、成都两地间铁路客运最快运行时间由原来的近l3个小时缩短为约4小时。西成高铁运行以来,对西安至成都的公路客运产生了重要影响。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D1、S1为西成高铁运行前公路客运的需求量和供给量;D2、S2为西成高铁运行后公路客运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对此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阅读以下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和发展的观点回答以下问题:
交通拥堵问题是人们时下关心的社会热点,2010年12月31日北京治堵新政正式颁布。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单双号限行、三环以内等重点区域提升停车收费标准以及限购等。
对于已出台的政策,北京市民议论纷纷。
声音一:这些政策大多数还是短期政策,限行岂能常态化,要真正解决拥堵问题,任重而道远。
声音二:不能停留在“限”上,还应在出行方式优化和扩容上下功夫。比如,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交系统,让公交地铁的班次更加密集,乘坐的环境更加舒适,运营时间要延长。
声音三:国家鼓励购买却限制使用,板子主要打在购车或准备购车的普通工薪阶层屁股上,而对庞大的公车拥有群体几乎毫无触动。
(1)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民对拥堵问题、治堵措施的看法。
(2)如果你是北京市民,你会如何选择交通方式在市区出行,并用哲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摸索阶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2003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实践证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2011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稳中求进”成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稳,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之下显得格外珍贵,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35个“稳”字体现的正是中央对于未来经济工作的导向性判断。而作为宏观调控中最灵活的工具之一,货币政策引发各方密切关注。在当前的基调之下,货币政策工具将会开启指向“稳增长”的服务模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201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在面临经济下行风险下的货币政策,“稳”与“健”的火候必然会与今年有所不同。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完善进行分析说明。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哲学依据。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
A. 前者承认矛盾,后者回避矛盾
B. 前者主张批判创新,后者主张折衷主义
C. 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后者是辩证的否定观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 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 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