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8年1月12日,由上海市委网信办开设的“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正式亮相。市...

2018年1月12日,由上海市委网信办开设的“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正式亮相。市民可通过“上海大调研”获得全市大调研信息,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首批设置三个栏目。“走基层”,推送调研工作动态和典型案例;“解难事”,传递全市16个区和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级部门大调研开展情况、解决难题进展,以及来自基层的大调研好经验、好做法;“多倍镜”,收集群众、企业、社会组织的建议,为大调研工作提供线索,并生成大数据呈现大调研实效。市民可搜寻微信公众号“上海大调研”并添加关注,有任何与全市大调研相关的想法、问题都可与公众号编辑互动,编辑将及时传递市民的意见建议。

“调研公众号”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又一新生事物。它受众面广,准入门槛低,但凡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建议都可以在此集聚。平台一般设专人管理,透过群众与平台的公开互动,即可了解“调研公众号”是不是形式之举。因而,“调研公众号”是个开放的监督汇智平台。

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并说明“调研公众号”有何推广价值。

 

特点:影响广,参与度高,时效性强,透明度高,威力大。 推广价值:①“调研公众号”的设立,便于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汇民意、集民智,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②群众可以通过“调研公众号”行使监督权,提出批评建议,改进国家机关工作;③开设“调研公众号”有利于政府创新管理方式,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现代化、高效化;④可以密切干群关系,维护人民利益。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并说明“调研公众号”有何推广价值。回答本题需要对材料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可参考舆论监督的特点分析“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可紧扣材料,从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民行使监督权、创新管理方式、维护人民利益、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现代化等方面,说明“调研公众号”的推广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过去的中国经济看东部、看城市,未来的中国经济则要看中西部、看乡村。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2017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7.9%。正因为城乡二元经济特征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严重,未来乡村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经济增长空间很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近几年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再加上政策的重点支持,乡村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将更趋活跃。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你的经济对策。

 

查看答案

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凭借着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一举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收入囊中。王泽山院士在获奖感青中表示:“获奖既是国家对我个人研究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巨大激励和鞭策。”他说,此次获奖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要归功于学校对科研平台建设的大力投入、同事们对自己工作的无私帮助。王院士的获奖感言表明

①人类社会在其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一定会受到社会尊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自动驾驶在技术进步中渐行渐近。尽管实验室中的技术积累日益成熟,但无人驾驶汽车能否应对复杂的现实道路环境,还须经历“路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①应超越条件,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②是对原有技术不断“扬弃”的过程

③肯定了原有技术是实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需要研究新问题,不断实现对现有技术的超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以下是习主席引用的经典古语,其中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潜夫论·释难》

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格言联璧》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出自《北史·吐谷浑传》)

④积土为山,积水为海——《荀子·儒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我国的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上百秒的稳态高约束运行模式,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这表明

A. 人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建立有利于生产生活的新联系

B.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依据

C. 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D. 实践是技术进步的基础,认识能够推动实践顺利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