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他还强调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始终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希望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你说出材料中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
(2)在中华文化中,竹子代表了坚韧顽强,其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结合材料,试回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红白旧俗该从简,礼轻情重有脸面”“谁言孤老无依靠,天下人帮天下人”“培养老人爱好佳,琴棋书画鸟鱼花;与人友善和谐处,笑对夕阳灿烂霞”……今天,写在河北任县大屯乡大驿头村新老房屋墙面上的这些诗词书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墙”。这些“文化墙”()
①能让村民接受道德文化的熏陶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吸收我国前人书法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主要表明()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