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迎来收官之夜。自3月28日开播以来,《人民的名义》无论是从总体播放量还是单日播放量峰值均持续领跑。该剧的热播,让很多人重新捧起了沉寂多年的反腐小说,《人民的名义》纸质书销量突破133万册,电子书点击破5亿,有声书月收听突破2 000万,电视剧的热播不仅让原著小说卖断货,同时也带动了同类反腐题材图书的热销。由此可见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②生产能够为消费创造动力
③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④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在2017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数字经济以令人目眩的新技术、新产品,告诉人们: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正日益凸显。这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方式,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发展
③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太原市民郭女士通过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扫描二维码领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她将最近积攒的四五个饮料瓶和废旧报纸分类进行投放,刷卡、扔垃圾、查询积分……转眼“吐”出来的就是饮料。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
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④创新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早晨上班,王先生从家附近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再乘坐地铁到单位上班。这给王先生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欢这种出行方式。王先生的这种出行方式()
①绿色低碳,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②让租赁的商品被多次利用,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③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获得了商品的使用权
④体现求实消费心理,符合环保理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某少年所一项有关青少年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39.6%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了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当初之所以购买是因为看到很多人都在买这种东西,于是一时冲动就买了,买回来后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由此可见()
①青少年存在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青少年存在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青少年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④青少年应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件频发,校园贷也屡屡爆出巨额借贷无法偿还的新闻。某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大学生认为“不欠债、不贷款才是最好的消费方式”。下列对此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有利于降低生活风险
②否定了适度举债对提高个人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意义
③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作为没有收入支撑的大学生不宜介入
④是否贷款消费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防止消费走向极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