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它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古人从日光中意识到,“辉光所烛,万里同晷”。然而同是时间,有人感觉它如年轮,一圈圈积累成参天大树;也有人感觉它如流沙,飞流不止,无可奈何。时间观不同,意义感就大不相同。有人是应时型时间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人是宿命型时间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人是奋斗型时间观,“不驰于空想、不鹜于应声”。怎样的时间观引致怎样的存在方式,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生命精彩和社会形态。
时间不会等待,时光不会倒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看似无穷无尽的时间,其实是有方向的,谁也无法逆时间而行。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何其多,今日之日须臾期,“今日”的价值,远胜于“昨日”和“明日”。时间中藏着怎样的答案,酝酿着怎样的奇迹,只有奋进者最清楚。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有关知识,阐述人们对时间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及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近年来,中国通过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带动中华文化在世界上传播;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国内文化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文化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的。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从文化生活角度告诉我们(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越来越多地利用航拍机、微型摄像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对大型活动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表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A. 已经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B. 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C.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 导致了旧的传媒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