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观中国哲学史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关注的焦点是人,而不是物;其核心是人生观,而不是宇宙观;其侧重点是社会观,而不是自然观。因此,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道”“仁”“天”“理”“心”“德”“阴阳”等,都有相同的核心。其中“天”是一种人文化的概念,表示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而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可见,中国哲学
①是唯物主义的哲学
②是排斥自然科学的哲学
③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④是追求道德境界的哲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谷雨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每年4月19日至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增多,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食香椿,赏牡丹,开始采摘谷雨茶。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关系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 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 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 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先知后行重在知
D.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