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没有生活就没有诗人和诗歌。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但早年并不喜爱诗词。1915年,毛泽东在写给挚友的信中谈道:“梁(启超)固早惠,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原。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从“诗赋无用”到“文学为百学之原”,这是毛泽东在“诗赋”认识上的重要转变。自此,他不仅熟读了《诗经》《昭明文选》、唐诗、宋词等经典名作,更在创作上巧引妙用,诗句“一钩残月向西流”就巧借李煜《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之美,恰到好处。
在红军长征前后和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诗词创作出现了两次高峰。作品或与火热的生活融汇交融,或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相连,常以诗立志,高扬理想精神,多以诗遂志,助推革命事业。著名学者张璋就曾如此评价:“主席诗词……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写出了历史面貌,反映了时代精神,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型。”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伟大的作品都是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我们都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
当前,仍然有人认为“诗赋无用”。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对“诗赋无用”的观点加以批驳。
养老是当下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老有所依》等相关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关注和热评。下面是社会上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看法。
甲: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儿防老是我们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弘扬孝道文化,继承家庭养老的传统。
乙: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走向小型化,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养老服务业,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居位在家,由社区等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占80%左右,机构养老(是指在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占10%左右,还有以房养老、互助养老等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借鉴和统筹多种养老形式。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应如何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许多文化都认为自己是优越的文化,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不同的文化在传播、接触时,会产生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有人认为:“有什么样的文化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冲突。”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局限性。
“霾”伏杭城、重“霾”锁京冀……频频见诸报端。煤炭、钢铁、水泥等工业的发展,城市汽车尾气导致的污染,餐饮排放等使得我国大面积地区PM2.5(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严重超标,形成雾霾天气灾害。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的资金投放,以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
结合材料,结合“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应如何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不再将GDP作为硬指标。
(1)有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陈述你的理由。
(2)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的依据。
2018年7月中国科学家大胆设想,克服难关,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项成果预示,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再有区别
②这项成果可转变出新的自然界生命
③科学家的研究具有自主选择性
④人类通过科研可以改变自然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