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中国特有的习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逐渐演变。近年来,修坟茔、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扫形式逐渐被新的祭奠方式所取代,植树、送花、网上留言、缅怀先烈等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渐成时尚,共青团中央也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绿色、文明、感恩的清明节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1)清明祭奠方式及其演变体现了什么道理?
(2)根据清明祭奠方式的演变,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3)试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继承性角度说明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的理由。
2015年“工匠精神”成了网络热词。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被贴上了廉价、山寨、劣质的标签,在品牌竞争中,与其他国家拉开了一定的差距。而弥补这些差距的核心在于高品质。“工匠精神”,正是打造出高品质“中国制造”的必要理念。
从“文化与生活”角度分析“工匠精神”在打造高品质“中国制造”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 口语 B. 电视 C. 互联网 D. 手机短信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砖塔作为元大都唯一有记载、有实体的胡同,胡同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人文景观。近年来,先是将胡同西段的旧建筑拆掉,现在又拟在胡同西段开辟南口,从而再次改变胡同面貌,让许多老北京无法接受。这说明()
①文化在不断变迁中积淀
②文化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存在
③历史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历史遗存寄托着人们的家国情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最近江西乐平等地因天价彩礼上央视新闻。“天价彩礼”,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急需社会更多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发展侵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④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其顺应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