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在巴林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省的梵净山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3个。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又该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为此,我们应该()
①开发文化旅游,打造世界遗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
②留住文化记忆,创新世界遗产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
③加强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④把脉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是
①手机短信、微信等
②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③科考队南极考察
④秦国攻灭楚国后,派50万人驻扎岭南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7年5月14日晚,迎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国贵宾的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晚会既有交响乐、民乐,也有中国古典舞蹈和西方芭蕾舞,既有美声演唱,也有中国戏曲,多种艺术形式展现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商旅贸易之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场文艺晚会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利用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借助丰富的文化形式再现各国间经济交流
③运用现代传媒丰富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④实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花木兰、穆桂英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和“深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
①文化传播方式决定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
②阅读内容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只有“深阅读”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7年10月2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8个国家的40位艺术家来到中国著名的“宣纸之乡”宣城市,在这里集中创作展示100余幅版画臻品。这次活动中,不少国外艺术家将现代西方的油画技艺与东方古老的宣纸融合,显示了更为华丽的色彩表现力。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构成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能实现融会贯通
③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