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文明意识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了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因此,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只是到了后来,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这才进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
③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华传统文化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精神,强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基于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创造
③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题文)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重庆璧山区采取“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到2020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千万至1亿只,可辐射10万亩设施农业。“以虫克虫”的办法()
①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②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③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
④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僧肇说,“野马飘鼓而不动”。这两种观点
①都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都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④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材料中“新常态”的表述体现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C.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
D.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溯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对此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③承认运动,但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