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017年12月7日,5元楷书“和”字纪念币开始预约。“和”字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在收藏市场,“和”字币属于高溢价币种。“和”字纪念币()
①只有价值无使用价值
②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③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本质是流通中的商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题文)“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通过手机“打车软件”预约用车将收取一定费用。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打车软件”属于商品,因为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打车软件”不是商品,因为其是“无形”的服务
③“打车软件”方便了乘客,这是商家开发软件的目的
④“打车软件”作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改革开放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成就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创业梦想。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佘振定堪称学霸。博士在读期间,佘振定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对创业有了目标——要开发国产高端的医用生物材料产品,逐步改变国内产品处于中低端的现状。他带领包括专业博士和营销人才在内的团队历经8年创业,成功创办了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并完成了技术攻关,研发出首个国产“双层人工真皮”,以引导真皮组织有序再生技术,造福患者。兰度是个十分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20多岁,代表着深圳很多创业公司的趋势。在持续推进产业升级、打造创新科技之城的过程中,深圳市的产业孵化及科技人才政策、包容的创业环境,吸引着年轻有为的创业者。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故事。
运用经济生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的案例,分析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的影响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漠孤烟与奔涌黄河、西夏王朝与丝绸之路、骆驼与枸杞……宁夏汇聚了太多让人心驰神往的元素。迈入新时代,宁夏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首次提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首创实施“五有一无”旅游厕所革命模式,首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十百千万”工程,首创推出199元省级旅游惠民卡,全区群众可全年无限次免门票畅游区内42个景区……这些“首倡”和“首创”,让宁夏成为西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全域旅游西部模式的探索者。以“农业+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让农区变身景区,以休闲旅游农业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集为一体,吸引了大量游客。越来越多贫困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分享着旅游全产业链带来的红利。坚持把发展全域旅游与建设生态文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使宁夏旅游与生态、资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留住颜值,更提升气质”。塞上明珠借着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大放光华。
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绘制“蓝图”。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需要持久强劲的内生动力。数据显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3年保持在50%以上。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当前,居民消费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随着“互联网+”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融合,新兴消费发展势头迅猛,时刻呼唤着新商品、新业态、新服务、新技术的出现。从国际范围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显示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所增加。激发消费潜力,有利于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
(1)根据材料,运用消费作用的知识,说明促进消费提质升级能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2)我国消费领域中存在的一些“痛点”和“堵点”是妨碍居民消费潜力的障碍。根据以下表格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措施。
问题 | 措施 |
重点消费领域的市场还没有细分。信息、 养老、教育培训、租赁等城乡居民的个性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不能满足。 | ① |
许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标准体系仍然滞 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还没有形成。 | ② |
基于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居民的消 费预期还不乐观。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制约了消费潜力。 | ③ |
在2018年6月举行的第七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中欧双方共同认为,必须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以务实举措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欧双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因为贸易保护主义:
①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利益
②阻碍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
③违背了世贸组织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原则
④违背了全球化趋势,阻碍世界经济复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