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央视2016猴年春晚歌曲《六尺巷》。这首歌来源于康熙年间宰辅张英对安徽桐城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歌曲传唱后,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体会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这告诉我们
①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文艺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且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G20杭州峰会期间,《最忆是杭州》音乐晚会受到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晚会不仅有《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我国传统经典曲目,更有《天鹅湖》《欢乐颂》等国外经典文艺作品,再加上炫酷的舞美、灯光等现代演绎,整台晚会如梦似幻,精彩绝伦。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慎终追远、緬怀逝者的日子。同时,清明节还有“清白做人、明理修身”的“励志节”意义。这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应通过民族节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时代新风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通过民族节日,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016年12月,60多位人权专家学者在“第五届跨文化文权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要重视文化多样性,反对单一文化霸权主义人权解读,在各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形成人权国际共识。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能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交通堵塞的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按喇叭、闪灯、爆粗口,甚至会作出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培养
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文明行车素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