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的施行,将为当代中国的民事实践构筑日趋完善的法律框架,护佑着每个人的未来。《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优质的治理资源。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同步性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武汉市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出打造长江主轴、长江新城的宏伟蓝图。按照产业规划,武汉将来要打造“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工业核心板块,为复兴大武汉奠定产业基础。在实现武汉市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意义十分重大。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意识推动社会发展,是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城市精神是变革自然和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南宋朱熹以此名言告诫我们读书要树立怀疑和批判精神,在“破”与“立”中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我们( )
①发挥怀疑和批判精神的决定性作用 ②树立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看待世界
③否定并抛弃一切权威观点才能进步 ④用“扬弃”的观点看待书本、权威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互联网+”行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这表明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提出,要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要通过改革创新和制度探索,到2020年,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一批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下列对上述做法及其蕴含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江西样板”——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改革创新——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③典型经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④全国前列——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