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

    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材料中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

(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1)材料中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 (2)①材料一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材料二的观点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了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猜测性;但该观点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材料三中,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解析】 试题 (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考查哲学世界观,题目类型体现类。“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解读和审视题中材料,题中三则材料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性都是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 (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通过承接上一问,可以得出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关于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各自的优缺点,教材有明确表述,熟练记忆,准确表述即可,具体即: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材料二的观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材料三的观点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 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C.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查看答案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

①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②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

③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B. 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C. 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D.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查看答案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说明

A. 人脑是思维运动的物质主体    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事物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D.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强了规律的客观性

 

查看答案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