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①拓宽了中华文化传播渠道
②推进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成为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
④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年前,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世纪90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MSN、QQ等方式总有一种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现代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复旦附中女孩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以“月”字吟诗,被评委指出诗句重复时,立即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应之迅速,心理之稳定,瞬间圈粉无数。蒙曼副教授评价说“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说明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难以抹去的
③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加大诗词的宣传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右图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④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等等,很多现代歌曲将几千年前的中国古诗成功融入歌词,深受人们喜爱。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 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作品富有生命力
C. 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D. 多元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①虽历经历史沧桑,仍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
②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在时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有鲜明的民族气派,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