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与通货膨胀关系密切。判断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是
①纸币的供应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总水平是否持续上涨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信用卡到期还款日是指信用卡发卡银行要求持卡人归还应付款项的最后日期。如果消费者持信用卡消费,到最后还款日还款,那么在还款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 贮藏手段
B. 价值尺度
C. 世界货币
D. 支付手段
2018年元旦期间,小王用3050元人民币在南京珠江路购买了正版的WindowsXP操作系统。这里的3050元人民币: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④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近年来,绿豆的营养价值和其保健功能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各生产企业纷纷推出有关绿豆的相关产品。这里所说的营养价值是指:
A. 商品的使用价值
B. 商品的交换价值
C. 商品的价值
D. 劳动产品的价值
2018年9月8日,在云南普洱市墨江县(通关镇)发生5.9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云南省立即启动三级响应,成立前后方指挥部,紧急调拨军用大衣、超轻薄帐篷、吊挂式多功能应急灯等救援物资,这些“救灾物资”:
A. 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 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C. 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D. 是商品,因为它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材料二: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3)为使更多人了解《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这部纪录片,请你撰写两句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