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蓝月亮”并不是说月亮变成蓝色的,而是指一个月中同时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月球表面...

“蓝月亮”并不是说月亮变成蓝色的,而是指一个月中同时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月球表面的真正色彩其实是灰白色的,当人们看到月亮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时,那是受地球大气中物质的影响。人类对“蓝月亮”的认识

①是人们对月球运行及其规律的终极反映

②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是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循环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 人类对“蓝月亮”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②③项符合题意;人类对“蓝月亮”的认识是人们对月球运行及其规律的能动反映,但不是终极反映,①项说法错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14种与动物相关病毒,刷新了科学界对“RNA 图”的认识,完成第下列小题。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病毒的历史非常古老,甚至参与了生命起源和地球重大进化转变的进程,在很多科学家的眼中,病毒也是地球上最丰富但最不被理解的生物实体之一,由于难以发现而被称为生命科学中的暗物质。在这里。暗物质

A. 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的存在方式

C. 物质的共同本质

D. 物质的具体形态

2.发现病毒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涉及复杂的病毒分离和培养过程,这使得确定个新病毒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团队利用一种全新技术建立了能筛查各类病毒的病原体筛查体系帮助他们寻找已知与未知的病毒。这表明

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个过程

认识是在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发展的

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

真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谬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这句名言,确立了共产党人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训。党的十九大描绘出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要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以下说法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②“经常地、自觉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

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④“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务院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及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这主要体现了

A. 实践的能动性    B. 意识的现实性    C. 世界的物质性    D. 规律的客观性

 

查看答案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一场题为“礼乐双修与走出半人时代”的讲座中指出,现代人的很多习惯是有失礼仪的。别以为向他人介绍妻子为“夫人”、“爱人”就是文雅的表现,其实称“夫人”有自大的嫌疑,“爱人”是情人的意思。“老公”一词,在古代是太监的意思,称呼丈夫应称为“外子”。对此,一些专家指出,同一对象称呼很多,而且不同的称呼也应因时而变,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不应固守传统不变。这体现了:

A. 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查看答案

英雄者,国之干。”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股对英烈污名化的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错误意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物质和意识有时既相互依赖又互为前提

抹黑英烈者未从客观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