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药物治疗疟疾的杰出贡献。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屠呦呦课题组搜集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经过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多次失败后,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终将目光锁定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2004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特点的?
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和频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某校高二(2)班同学商定以“环境污染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解读生活)
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1)请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理念?
(勇于实践)
同学们普遍认为,针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2)在节能环保的今天,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写出两点,并分别说明其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丹麦的萨姆索岛是气候保护专家的圣地,通过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秸秆燃料与从牛奶提取热量的热交换器的运用,这里的居民所产生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要多。萨姆索岛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使得萨姆索岛成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的一个宣传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萨姆索岛居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 “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 “雾“意象的变化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 “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蓝月亮”并不是说月亮变成蓝色的,而是指一个月中同时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月球表面的真正色彩其实是灰白色的,当人们看到月亮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时,那是受地球大气中物质的影响。人类对“蓝月亮”的认识
①是人们对月球运行及其规律的终极反映
②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是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循环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14种与动物相关病毒,刷新了科学界对“RNA 图”的认识,完成第下列小题。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病毒的历史非常古老,甚至参与了生命起源和地球重大进化转变的进程,在很多科学家的眼中,病毒也是地球上最丰富但最不被理解的生物实体之一,由于难以发现而被称为生命科学中的“暗物质”。在这里。“暗物质”是
A. 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的存在方式
C. 物质的共同本质
D. 物质的具体形态
2.发现病毒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涉及复杂的病毒分离和培养过程,这使得确定个新病毒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团队利用一种全新技术建立了能筛查各类病毒的病原体筛查体系,帮助他们寻找已知与未知的病毒。这表明
①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个过程
②认识是在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发展的
③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
④真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谬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