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境问题从现象看,是工业快速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在于人类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境问题从现象看,是工业快速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在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主宰自然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认识。这种认识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此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在工业化进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开始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同时,人们也开始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道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工业快速发展,企图主宰自然的错误认识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遭到了规律的惩罚。②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 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调动和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道理。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道理。解答本题,首先审题。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即规律的相关知识,题型设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工业化进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说明了工业快速发展,企图主宰自然的错误认识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遭到了规律的惩罚,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人们也开始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最后把材料信息与规律相关知识结合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因素。对于生活压力,有人积极倡导这样的励志正能量: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倡导“正能量”是因为它

①具有创造性,能够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②具有选择性,能在特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精神

③具有能动性,能够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并给人以信心

④具有反作用,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G20杭州峰会的LOGO上有一座由20根线条构筑而成的桥梁,寓意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为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这说明

①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A.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叶适)

B.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朱熹)

C. 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巴克莱,英国)

D.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

 

查看答案

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 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 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 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在世时回答公众提出的“您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问题时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从意识的角度看,霍金的回答反映了

①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人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物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