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
A. 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B. 该商品的价值量
C. 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D. 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间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额(例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各种面额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额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题文)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是由______决定的。
A. 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
C. 产品质量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云南鲁甸发生特大地震,党和中央高度重视,紧急调拨大量军用大衣、超轻薄帐篷、吊挂式多功能应急灯、长袖夹克式迷彩服等救援物资,这些“救灾物资”:
A. 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 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C. 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D. 是商品,因为它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在建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有学者表示,只说八年抗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也将抗战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也有学者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真实地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们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末期国力衰退,日寇掠夺性采伐、连年山火和增多的农牧活动,塞罕坝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但国家仍下定决心,在塞罕坝建设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当时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创业者们以“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开始了创业历程。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苗法,向一寸一寸沙土要绿色。经历无数次失败、自然灾害,塞罕坝人攻艰克难,在茫茫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近几年,继续增林扩绿,把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55年来,塞罕坝人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森林旅游引来八方游客、绿化苗木销往全国各地、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塞罕坝经验具有全球意义,为人类治理荒漠化、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塞罕坝精神唤醒了更多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利于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
(2)请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写两条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