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海峡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两岸人民共同植根于此,使两岸人民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
A. 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B. 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C. 儒家思想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D. 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题文)读下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 ||||
时间 | 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春秋到西汉) | 公元1—400年(东汉到东晋) | 公元401—1000 年(南北朝到北宋初年) | 公元1001—1500年 (北宋到明中期) |
比例 | 50% | 62% | 71% | 58% |
上表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
A. 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B. 具有整体性、实用性特点
C. 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 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
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吴越文化、滇黔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
④各具特色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促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古代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2016年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余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促进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