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从哲学的角度看,与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一位哲学家说:“你须注意: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夸大了人的品格本性和人的精神人格的内在力量,是唯心主义观点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
④把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的条件完全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以下歌词中与朱熹的“理生万物”观点具有相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①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
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
③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
④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古代哲学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往往又同朴素唯物论相结合。下列体现二者有机结合的观点是
A. 天不变,道亦不变
B.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C. 动静皆动,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D.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②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程颐
③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
④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柏拉图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