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湖南卫视举办首届“123知识狂欢节”,经过24小时的知识狂欢,最终以知识消费破5000万元完美收官。这里的“知识”
A. 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B. 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 不是商品,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D. 不是商品,它不属于劳动产品
李大爷在农贸市场卖自家种的大白菜。这些大白菜
①是劳动产品
②是一般等价物
③有使用价值
④有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每当遇到自然灾害,总会有很多双援助之手,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和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灾区捐赠急需的棉被、棉衣、食品、冻伤和风湿药等物资。材料中的物资()
A. 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B. 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 是商品,因为有进行交换
D. 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此次峰会,我国将苏州丝绸《合礼》作为国礼送给与会的20国集团元首夫人们。材料中的国礼
A. 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 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D. 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可用于消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2)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