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题文)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但“吾人之至渺小,吾人之知识至...

(题文)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但“吾人之至渺小,吾人之知识至有限,岂能以肉身之所见所闻而尽天下之事理乎?”所以“天下之物至不可测”。康有为的观点

①否认了人们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②否认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看到了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④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解析】 康有为认为“天下之物至不可测”,这说明他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否认了人们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故①正确;康有为认为“吾人之至渺小,吾人之知识至有限”,以至于“天下之物至不可测”,这说明他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故④正确;康有为的观点没否认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②错误;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并没有看到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故③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科学家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有“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揭示了以硫醇化学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并在“细胞工厂”中实现含糖单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了

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因被很多人相信所以成为了真理

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发展真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真理需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和不断完善

④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诗人汪国真的名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强调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要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下面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①“生命原本全是空格,需要你一样样填满。”

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③“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④“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2018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人民日报》当日发表社论指出,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此次宪法修定中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坚持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③坚持一切从我党科学理论出发,与时俱进

④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小彭同学发现父亲开车时经常无故鸣笛,他查阅了相关资料(见下表)。他试图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劝说他父亲,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噪音大小(单位:分贝)

对人的影响

30-40

安静的正常环境

70

分散注意力、心烦意乱、影响工作

90

听力受到严重影响,引发耳聋、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注:汽车噪音为80-100分贝

 

①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多鸣笛会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个别人鸣笛带动更多人鸣笛,整个社会会成为被噪音严重污染的世界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许多鸣笛决定了人们心情的变化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过多鸣笛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对自己不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品读漫画《汤姆和杰瑞》(如图)。从漫画中有人看到汤姆(猫),有人看到杰瑞(老鼠)。人生有时也如这幅漫画,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经历,在有的人眼里,它充满灿烂的前景;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看不到希望所在。这是因为

A. 事物复杂多变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B.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 认识的差异性根源于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