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理论说明的是帐篷的容量不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支撑帐篷的竹竿高度。帐篷的中心支柱伸长时,该支柱附近的篷布才会跟着升高。要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但如果只有一个支柱,整个帐篷只能撑起支柱中心点周围。该理论揭示了
①在解决矛盾时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做到统筹兼顾
③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联结,要全面分析矛盾
④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不能顺利地解决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主持人有一段美妙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主题词“遇见”的这段诠释理解正确的有
①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
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矛盾的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美国诺特丹大学官网发布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用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研制出一种生物活性二极管,开创了一种制造细胞电路的全新自组装方法。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新型生物机器人以及为肌肉退行性疾病和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新的疗法。该项研究的哲学依据是
①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认识事物的必然联系,实现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习近平在谈到“制度自信”时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主要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因人而异
③发展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大数据因可从其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网民在上网时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人们对大数据特有价值的正确认识
③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④大数据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本身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是人们把握气候变化、安排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动态完善。这说明
①对“二十四节气”的正确认识是开展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
②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变化存在固有的、稳定的联系
③“二十四节气”能有效检验农事安排的合理性
④对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变化规律的把握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