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美丽的乡村要让人“记得住乡愁”,那么一座美丽的城市则要让人“望得见天际线”。在城市之中极目远跳,透过错落有致的古今建筑,看到近处的湖光水色、远处的山脊轮廓,能够随时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浑然一体的融合。这样的天际线,美在眼中,醉在心上。然而,一些城市忽视了天际线这道风景:似乎西式摩天大楼建得越高越多,城市才越美丽......城里的高塔古楼淹没了,城外的山脉峰峦望不到了,人们的视线落点也只能是水泥和钢筋堆砌的建筑天际线。在城市建设中,淡化天际线意识,不但让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也造成了城市无法挽回的美学损失。
(1)“望得见天际线”是建设美丽城市的基本要求之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基本要求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请你为避免城市遭遇“无法挽回的美学损失”提出合理建议。
(3)班级召开“城市天际线的美丽”主题班会,请你就留住城市天际线的意义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材料一: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之路: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内涵,主动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开放水平,拓宽开放广度与深度;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构建沿边地区开放新平台,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全面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大力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随着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上升;我国企业只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敢于应诉,并积极参与本行业国际贸易标准制定,才能更好的走出去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真正落实这些发展理念,需要党和政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社会各个方面要形成合力。
(1)结合材料一,概括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之路的特点。并运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知识,为中国企业应对逆全球化提出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等社会各个方面应如何形成合力,实现科学发展。
我国古代先民“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即根据随风旋转的飞蓬草而发明了轮子,做成装有轮子的车;通过对水中生活的鱼类的模仿,用木材做成鱼形的船体,网络鱼的胸鳍和尾鳍制成双桨和单橹,由此取得水上运输的自由。材料告诉我们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创新思维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某村基于不少村民在外地打工难以到场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现状,在镇政府指导下组织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全部通过互联网群组投票,成功选出了新一届村委会。这表明互联网时代的村委会选举应当:
①适时改变村民在民主选举中的主体地位
②采用间接选举方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③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拓宽路径实现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环境、补齐短板,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据此,下列的哲学解释正确的是
①久久为功、扎实推进——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析具体原因,解决具体问题
③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④获得感、幸福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