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诗词大会”这个词被很多代表委员在不同场合不断提及,一时“走红”两会,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民之所需。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很多课本中去掉,这种“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涵养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源泉,这是文化供给侧发展的重要指针。在2018年3月23日备受欢迎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播出,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逸之风;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情怀,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中国诗歌史。本次《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的节目。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请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还强调“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2018年5月29日,洛阳市“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名单揭晓。“最美家庭”系列包括教子有方家庭、孝老爱亲家庭、平安和睦家庭、书香家庭、“最美妈妈”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10户家庭获得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100户家庭获五好文明家庭称号。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
①发挥了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②是提升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举措有助于
①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展现我国深厚文化底蕴
④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
①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遵循古训
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018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此举意在
①奏响主旋律,引导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
②弘扬正能量,发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③倡导高雅文化,引领社会主义良好社会风尚建设
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诊释。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首首富有民族韵味的歌曲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