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这表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规律创造联系
④事物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人如果站在月球上,只能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要求推动实践的发展
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传统观念认为,勤洗手、减少与细菌接触,就能减少疾病。近期,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被大多数除菌产品列为首个需要杀灭的细菌——葡萄球菌,不仅能起到消炎的作用,还能保护人体免受大范围炎症的困扰,它是人体皮肤的忠实“卫士”。这说明
①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我国有“楚人过河”的典故: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去测量河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但不久河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损失惨重,大败而返。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①尊重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认识世界的保证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④科学实验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小王子»的作者圣艾科佩里曾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 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D. 理想信念是人们行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