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云:“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从世界观看,下列观点与此最一致的是
A.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B.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在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C. “世上有鬼,此乃人精神为之也。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 “夫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的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理论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具有批判宇宙观的功用。……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一段话体现了
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有人问我,我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我要说是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满足于你所拥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尼克胡哲(澳大利亚残疾演说家)。这一观点体现了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④
实用主义根植于美国社会和文化之中,以300年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为起点,从早期充满冒险的开拓到美国的创立,从美国的工商业革命到信息化时代,它形成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深刻影响着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表明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世界
③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④哲学的智慧在人们改造世界中自发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国的收入差距,既有城乡之间的差距,又有贫富之间的差距。在城乡之间,农产品和土地的价格被人为压低,就等于压低了农民的收入。在城市里面,一般劳动者和拥有大型企业的人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早期的收入差距明显体现在城乡之间,但是,现在更多体现在城市内部之间。收入分配影响到腐败的根源,要解决这个问题,釜底抽薪的方式是消除各种要素价格扭曲,然后才能形成收入和发展分配的良性循环。简单地说,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那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更多,更有竞争力,而且穷人的资产也会越来越值钱。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