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创新精神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不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他的句话揭示了
①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科学技术对于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8年4月28日,《茉莉花开满神州•江苏民歌大会》第二季在南京唱响。《拔根芦柴花》、《九九艳阳天》、《杨柳青》、《莫愁啊莫愁》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曲调在积极吸取各地民歌精华后,以全新的面貌亮相民歌大会。材料表明:
①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同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自然环境决定区域文化特性
④各区域的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浙江省皤滩古街里的针刺无骨花灯,被民间称为“唐灯”,其工艺源于唐朝,整灯不用一根骨架,只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片黏贴接合,再覆盖用绣花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经十三道工序精细制作而成。这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 革故鼎新
B. 源远流长
C. 兼容并包
D. 海纳百川
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18年7月13日,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暨获奖新书发布会”在苏州江苏书展主场馆举行。在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曹文轩说,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灾难,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这表明文化创新要
①摒弃传统,发展创新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植根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