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科院何祖华研究组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发现拟南芥内源小分子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抗病性明显降低。更有意思的是,温度引起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其抗病性解除在接下来的22℃种植后代中也能观察到,即表现出后代记忆的效应。植物后代记忆的效应进一步证明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生物都具有意识
③意识对事物的反映都是正确的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体现了( )
A.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B.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C. 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D.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
A.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B. 物质与意识分不开
C. 运动是有规律的
D. 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 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C.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遵循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