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社区治理工作依托“互联网+”平台,可以让群众工作从“舌尖”、“脚尖”上拓展到“指尖”,跳出传统方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以快节奏、多渠道的方式开启“互联网+”社区治理微时代。开启“互联网+”社区治理微时代能够
①使社区更快捷有效的服务居民
②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④增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
A. 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B. 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C. 弱化了人民政府的管理职能
D. 旨在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价,国家发展改革委重新修订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于2018年8月31日至9月30日期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网站等多种渠道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①国家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②获取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④依法行使 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那么,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A. 公民的监督权
B. 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C.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某市干部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该市选用干部通过媒体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审一审”、“评一评”
①保障了公民的监督权
②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保障了公民的选举权
④有利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明确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个人信息的保护、诉讼时效期限、民事贵任年龄、见义勇为、涉外民事法律适用等规定。这折射出
①反映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②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具体法律依据
③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优于西方民主法治
④国家致力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