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我在清华校史馆看到清华的校歌,其中有一句话叫‘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就是把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吸收并发扬光大。”该句话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③吸收外来有益文化要立足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我们要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年2月,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客户端人们发现: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政策红包你抢到了吗”“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生活”——这样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气;“我向总理说句话”起到了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有专家学者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处在“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的境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对待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批判继承 B. 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 文化创新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消费增加促使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题文)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 文化决定于经济,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 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C.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物质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