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2月18日,央视一档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开播,节目一播出...

    2017年2月18日,央视一档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开播,节目一播出便引来好评如潮。

材料:《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业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的韵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中外名著通过不同文字载体传播各自不同文化,通过互译能领略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之特色。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外名著互译共存,都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外名著互译共存做到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解析】 此题以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的开播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已经被推翻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这说明

A.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认识在实践中反复而无限发展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查看答案

要下好新时代社会发展这盘棋,必须正视新时代的新矛盾。唯有不回避当前社会仍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问题的复杂性,才有可能从社会发展走向社会全面进步。材料中的这一论断

①坚持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②坚持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了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的统一

④坚持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荷叶罗裙一色载,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似乎可以让我们闻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妩媚、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

①对采莲场面的艺术性加工

②内心世界的物化场景

③对采莲活动的创造性描写

④主观想象的智慧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①都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②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③都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④都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