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经典力学把运动归结为确定轨道的机械运动,但只能精确描述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物质高速运动的问题,这一领域的物体运动是确定、可观察、可预知的;而量子力学认为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地方,甚至可以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运动,量子测量的“测不准原理”让微观领域的粒子运动显得不确定、不可观察、不可预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之间的转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
④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层层叠浪是太阳和月亮带来的朝夕能量。善用大海的力量,要把握好潮汐规律,因为
①人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利用和改变自然规律
②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善用自然力量的依据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人类改造客观自然界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你如果不认真写作业,考试肯定考不好,考不上好中学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一辈子都找不到好工作。”不认真写作业,会产生一辈子找不到好工作的结果,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因果思维陷阱,该思维的缺陷在于
A. 只看到了联系的客观性
B. 只看到了联系的普遍性
C. 只看到了联系的多样性
D. 只看到了联系的条件性
生物钟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人类对生物钟的工作原理长期不清楚。三名美国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典型生物体进行研究,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从而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是如何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以适应昼夜变换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揭示生物钟的奥秘是进行该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②人们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建立生物钟的运行规律
③实践是人们深化对生物钟工作原理认知的根本动力
④生物钟的共性包含于果蝇生物钟的特殊性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改变体现了
①人们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往往受到诸多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③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固定不变的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近日落成启用,它是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的重大原创性突破,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反映出
A. 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
B. 事物联系的依据在于人们的需要
C. 人为事物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