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会议认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之一是网络空间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翻译软件等应用的显著发展将进一步便利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科技发展推动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播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长期借鉴而日趋同一
④“互联网+”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6年3月2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公布。该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出土文物是:
①特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②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发现和传播对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2016年11月,它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
①节气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节气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人的名字大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比如“弘毅”“冰心”“博雅”等等;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些时候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发生了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撕名牌”事件。对此事件的评论可以是: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对他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
③只有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认同他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文化应一律平等,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某市通过歌舞、相声、小品、快板、民歌、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传递十九大精神,市民感受到五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实现宏伟蓝图的信心,使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说明:
A. 市民只要参与文化活动就能提高文化素养
B. 文艺宣传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佳途径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