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至8月20日,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行。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于科学、文化、宗教、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
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的使命所在
②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聪明
③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
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古人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当时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党章,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2)现阶段,我国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襟、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
大理是文献名邦。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化,列入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处,拥有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和许多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一样,白族文化也面临着濒危与消失的困境,大理的“非遗”保护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支持下,“抢救白族文化”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比如,在重点地区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让白族大本曲、吹吹腔、白族对歌、弥渡花灯等代代相传;让白族歌舞、戏剧进入校园社区,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使“非遗”的保护传承成为“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载体。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抢救白族文化”的意义。
(2)分析材料中“抢救白族文化”的举措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学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纲要》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
“群众文化,是全部文化的母体,是众多文化模式的根基与源头。‘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是被文化发展证明了的一个基本规律。脱离了群众文化,专业文化势必曲高和寡、干涸枯竭,没有前途。”这段话说明,推动文化创新需要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发展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③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
④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