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8年3月2日,某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

2018年3月2日,某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文物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D 【解析】 ①不合题意,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不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③符合题意,这些文物“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说明这些文物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④符合题意,文化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体现了这些文物是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文化生活》所说的文化则是

A. 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B. 经济和政治以外的所有精神现象

C.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有关部门透露,2018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因此,这样的就业政策能缓解我国当前趋近的就业形势。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

东海起航线: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武王就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把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公元前3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宋代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元代政府设置市舶司向日本出口丝绸,明代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

南海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进行贸易交换,中国丝绸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谈谈这一观点合理性。

 

查看答案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2018年1月7日,活动的发起方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了2018年“地球一小时”的两大变化:首先,地球一小时的核心主题不再仅仅是气候变化,而是更广泛的可持续环保行动;其次,除了熄灯一小时外,“地球一小时”活动还从号召大家响应环保,变为动员个人和社会团体自发为环保做出一个行动改变。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除了遏制全球变暖,还有哪些行为可以助力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2011年地球一小时主题发生改变的原因。”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