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道“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is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is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B. 真理是绝对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 真理是普遍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 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 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 认识是具有生动、具体和丰富特性
C. 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遇到不舒服的事,可以去看看电影,让电影治愈你。如果缺乏学习动力,可看《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自卑失落,可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厌倦生活,可欣赏《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搏击俱乐部》。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上述说法的哲学依据是
A.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联系具有普遍性
法国的奥维小镇风景优美,许多画家曾在此创作。通过下图对比,我们发现画作与实景既“似”又“不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画作不仅是对物象的描摹和再现,更是思想的表达
②画作是画家通过头脑对实景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景象
④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将美丽的幻想变为现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生物钟又称生物节律,即生物的行为都按照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在运行。观察下图,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①生物行为的周期和规律是人的创造和发明
②生活方式与生物节律长期不符,患病风险增加
③夜深人静时,学习效率与身体健康可以兼得
④应当按生物节律恰当安排工作和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柴静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而且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这几大问题背后也存在管理与执法的困境。这表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②联系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④雾霾的产生是基于人的意志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