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李大钊的一句名言,指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付诸行动,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这句名言,确立了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调。在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把蓝图变成现实,正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说明“不驰子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哲学道理。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近来南京街头的一些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路口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按章通行、行人绿灯快速通过……这些文明通行的行为越来越多。倡导全市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的文明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提高道德素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周总理的人格魅力、精神品质依然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发展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伟人的精神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人工智能”、“雄安新区”、“共享”、“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新词热词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这表明
A. 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B.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A. 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D.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