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和”,“以和为责,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和”文化之精髓,倡导世界不同文明的包容互鉴,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③传统文化是国际政治发展的推动力
④传统文化影响着民族的发展方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的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告诉我们
①马克思主义有相对独立性和世界性
②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社会实践的发展和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当时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回答下列小题。
1.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
A. 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B. 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 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 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创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题中的“航天精神”是
A. 政治现象
B. 经济现象
C. 文化现象
D. 是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的统一
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
A. 先进文化 B. 大众文化 C. 传统文化 D. 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