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中又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再到“决胜”,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这表明
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
②真理性的认识总是能够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
④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 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 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 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 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美国科学家在实践中研发出“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借助它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氏度。可见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
④实践手段对实践主体具有替代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总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B.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互渗透的
C. 认识的发展历程是无限循坏的过程
D.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为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引导学生全面真实认识日本侵华罪行和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认真研究后,将现行各级各类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修改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
③原有真理在实践中已被推翻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坚持与时俱进,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载人宪法,使宪法体现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宪法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这表明
①只有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②实践和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认识的目的和最终归宿
③任何认识都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并正确反映实践发展要求
④认识的生命力在于在服务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