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立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提出和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全国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上海浦东市场监管局自去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企业及农民信用合作社“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今后要办理相关证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只需填写一份表格、提交一套资料、向工商一个部门提出申请即可,极大地方便了市场主体准入,节省了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积极营造了优质、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①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助推经济发展。 ②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扩大就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③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④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政府简政放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登记制度改革“极大地方便了市场主体准入”,利于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扩大就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节省了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从政府角度看,利于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企业角度看,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助推经济发展。“积极营造了优质、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差异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下列阐释正确的是

A. 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功能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

B. 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反映方式

C. 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特性

D. 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感受与反映

 

查看答案

2018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率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来北京参访。《人民日报》在报道连战一行时强调,“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大家登高望远,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此强调表明

①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因势利导

②事物发展是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中实现的

③推动事物的发展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积极作为克难前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该良性循环需要

①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②在共性中把握个性,在个性中把握共性

③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

④在系统中把握要素,在要素中把握系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名言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A.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矛盾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 “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矛盾的统一和对立的关系

D. “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矛盾普遍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查看答案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说:“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该观点

①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③肯定了“知”和“行”之间是不可分离的统一关系

④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