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播出过程中还大力创新,以“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观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嘉宾解读既有趣味性,又适当还原诗词的独特意象,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力争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4.84%,稳居世界第二位,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一周年。四十一年来,无数个令人振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一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一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双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当前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的这种零和思维错误在于
①割裂了矛盾双方的联系
②否认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③否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④只承认斗争性是以同一性为前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刷脸买单、住店、坐高铁……“刷脸”时代正在到来。这项技术在提高相关领域服务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时爆出因刷脸导致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消息。“刷脸”对安全性和技术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产品难题。材料启示我们
①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②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解决有关难题
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同题,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面对“刷脸”应用中产生的新问题,人们要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这是对“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的一项小调查。在调查结果中,共享单车是他们最想带回国的“礼物”。不过,看似简单的一辆自行车,其背后却应用了加固技术、轮胎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密码技术、锁定技术等等。看来,外国青年要把“共享单车的设计制造应用”带回家还真不容易,这是因为
A. 创新需要系统内部优化组合
B. 系统功能是各要素功能之和
C.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增加部分可使整体功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