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涵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A.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 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 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A. 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