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国过万圣节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有的人认为应该过,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不止是一次全民的狂欢,更是一次能放飞自我的好机会,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过万圣节,为自己放松找一个借口。而有的人认为不应该过,万圣节是国外的节日,中国人的传统里没有万圣节,所以不需要各位奇装异服的这种“惊喜”,那些在万圣节把自己弄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不就是一群神经病吗!

(1)“中国人应该过洋节吗?”,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在洋节流行的情况下,我国把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的理由。

 

(1)答案一:赞成: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过洋节展现了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②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之一,过洋节可以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过洋节体现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有利于我们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它民族文化的理解。 答案二:反对: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重视和保护民族节日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只有珍惜爱护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坚持正确方向,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过洋节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助于我们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把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助于激发中华儿女建设伟大祖国的爱国热情。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解析】 本题以中国过万圣节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节日、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中国人应该过洋节吗?’,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在回答“赞成”时,具体可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尊重文化多样性可以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我们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它民族文化的理解的角度回答即可。在回答“不赞成”时,具体可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设问是“谈谈在洋节流行的情况下,我国把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的理由”。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9月30日,长治市撤两县一市扩为城4区,“上党”、“潞州”老地名重新回归。“长治”是个比较年轻的地名,但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长治因地处太行之巅,古有“与天为党”之说,故称“上党”。历史的长河中,长治曾名为“上党郡”、“潞州”、“潞安府”,直至明朝嘉靖年间寄希望于长治久安而更名为“长治”,尚不足500年历史。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是活跃的文化细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充分有效运用那些有意味的地名、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遗产,能够成为一种鲜活的爱家乡教育的生动形式,唤起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守”和“变”的关系,既要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又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运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守”与“变”的关系,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他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材料二 据《坛经》记载,神宗五祖要选拔接班人,就命弟子们每个人做一首诗,以考查对佛家教义的理解。神秀写下了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当时有一个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很不满意,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神宗五祖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于是把衣钵传给了他。这个和尚就是神宗六祖:慧能和尚。

结合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一位病重的病人看着窗外的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掉落下来,悲伤地说:“当树叶全部落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了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个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①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②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实践活动可以隔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不仅表达了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而且呈现出南宋山河破碎的屈辱历史。这表明

①诗歌是对现实的写照,此词真实折射了当时国家危亡的现实情况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的伟大价值推动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进步

③诗歌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作者的“再造”现实的创造力

④诗歌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忧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战胜韩国棋王李世石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意识后将会取代人类。这一观点

A. 承认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B. 承认人工智能是物质的反映

C. 否认人工智能是人脑的产物

D. 否认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