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它结合现代传媒手段和飞花令等形式引发了人们对经典古诗词的关注,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该节目
①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
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文化生产力,不断将其文化产品向其他地区传播,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表明,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
A. 迅速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B. 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的客观要求
C. 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D.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从莫高窟到兵马俑,从北京天坛到安阳殷墟,从曲阜孔子庙到布达拉宫……这些壮美风景令人敬畏。从老人家常去做的中医针灸,爷爷奶奶随口哼唱的昆曲、粤剧,到生活中的珠算、皮影戏……我们感知到,中华文化已融入民族的血液。可见
A. 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B. 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 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典故“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项具体内容?
A. 创造精神 B. 奋斗精神 C. 团结精神 D. 梦想精神
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向记者介绍,“评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从东汉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今后评书也需要融入现代元素改革创新,才不会衰落和消亡”。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文化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目前,我国是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但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遗”仍不断消失。“非遗”不断消失,传承困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现代社会对“非遗”内容和技艺的需求日益萎缩
B. “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及其传播途径严重缺乏
C. 现代社会娱乐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冲击
D. “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基础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