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移动支付有着庞大的“粉丝群”,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大部分人付款时都会用手机“扫一扫”。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至202.9万亿元,增长率为28.7%。下列关于移动支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移动支付规模的扩大会导致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增多
B. 移动支付过程中货币不再具备流通手段以外的功能
C.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
D. 移动支付会降低现金交易风险,让交易更加便捷、高效
2016年“十一”黄金周里,自由行、深度游、周边游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方式。针对游客旅游方式的转变,众多旅游公司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极地探险、户外拓展、特色游学、医疗体验等,价格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并且销量可观。下列对旅游公司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只有使用价值,不是商品
③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④是无形的,商品价值无法实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物,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选取27件国宝重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致力于“让国宝活起来”,不仅使观众真切地认识到每一件文物背后包含的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内涵,更让人深信国之重器就是先人信仰所依、皇皇匠艺就是国人骄傲所系。
材料二 为了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几年的文物事业发展确定了目标。“十三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将推动文物保护实现“两个转变”: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1)“让国宝活起来”,激活的是历史,激荡的是国魂。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2)实现文物保护“两个转变”,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举措。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3)“让国宝活起来”,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8—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工作部署。
材料一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M市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创办集循环衣业、创意农业、衣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特色养殖业和兴办企业,鼓励农民入股经营,通过“公司+合作社+衣户”的模式帮助农民致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运用市场机制将城市产业发展要素引向农村,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难题。
材料二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M市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了S村和谐稳定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说明M市是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村民自治对S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作用。
对下图漫画《成功靠四人》(四人是指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个人奋斗)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高人指点”强调了客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影响
②“贵人相助”强调了外部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③“个人奋斗,强调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小人找茬”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表明
①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
③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追求终极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