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智”是一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智慧便无从谈起;而没有相应的智慧,知识再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该
A. 用哲学取代其他的具体知识
B. 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
C. 抛开具体知识思考整个世界
D. 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识
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 意识反作于存在
B. 物质决定意识
C. 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D.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 唯一特性 B. 固有属性 C. 根本属性 D. 存在方式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对这一概念,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具体的物质形态,万事万物的总和
B. 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 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 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